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3的文章

[轉貼] 五年後,你人在哪裡?

圖片
http://woundero.wordpress.com/2012/09/11/time/ 五年後,你人在哪裡? (電影浩劫重生的精典鏡頭) 前一陣子有幸認識一位國內知名的管理顧問,是一名國內無論商、學、公部門都很仰賴的實戰派顧問。當問到「人生的自我管理」,他只提供了在場所有人的一句話:「一切都在一念之間。 去想你五年後,人在哪裡。 」 彼得杜拉克在講「自我管理」裡面便提到, 時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資產 ,不像是錢,你無法從銀行借到「時間」,也不像是你人力資源,你沒有辦法用理想或是報酬,來去招募「時間」。無論你對他的要求多寡,無論的你每天過是是緊繃,還是非常的懶散,時間一天就是給你二十四小時,不會因為你的需求有任何的變動。 不只一天只配額給你二十四小時,而且未來的某一天,當你闔上雙眼,你將再也不拿到這個配額。 「一切都在一念之間,去想你五年之後在哪裡。」 我知道你可能有很多的夢想,但很抱歉,台灣已經是個高度分工、緊密的社會,就像是層層環繞的蜂巢,因為某間公司能夠在社會上有產值,只要你在這間公 司的某個職位上發揮價值,你就可以拿到你的薪水。但為了實現你的夢想,你跳出了公司的位子,試著發揮自己的價值,可惜的是,這個夢想不一定能夠餵飽你,因 為你選擇了一條不簡單的路,不同於在公司上班,當你試著去完成某個屬於你的夢想,你通常得不到太多臺灣社會的養份,若你要養活自己,你就得讓你的夢想發揮 價值,這個價值足以修補社會裡的某個缺口,你才能從層層緊密的社會當中分到養份,並養活自己。 而在一間公司上班的好處(儘管你可能不愛你的工作)是,你有時甚至不用去解決社會的問題,甚至也不用知道自己能發生什麼價值,運氣好,你打混都能拿到薪水,比起跳出去承擔風險,自己從零到有,去摸索社會的需要,上班這通常是條相對簡單的路。 可是,只執著於眼前的工作,而不曾去思考自己的需求,那上班,是條相對簡單,但風險不一定較低的路。 因為時間有限。你的人生不會有多少個五年的時光,而且你很快就會老去。如果你不認同公司的價值,不以自己的工作為驕傲,那當你把時間花上班,花在實 現公司的價值越多,你拿到的薪水當然越多,可是這些紙鈔換不回時間,而這個時間,可以讓你有機會實現你自我的價值:你的夢想。是的,錢換不回你失去的歲 月,跟自我實現的機會。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

[轉貼] 給「不知道怎麼開始」的朋友的14點小建議

圖片
http://woundero.wordpress.com/2013/02/16/14tips/ 給「不知道怎麼開始」的朋友的14點小建議 (photo via  jdhancock  CC ) 有很多朋友問Wondero:「我想做些什麼,但我不知道怎麼開始,於是Wondero回頭去思考曾經遇過的「勇氣區」裡的朋友,不論是創業者、環 境暢議者、社會運動人士,不論是不同社群裡大大小小的策展人,或是在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各個角落,努力工作的革新者,Wondero從大家冒險的故事裡,整 理了一下小建議。   一、無所有的自己得開始做的事 1.開工之前,先認識自己 在你沒有特別的熱情、獨衷的興趣,也感受不到「天命所召」的使命感之前,如果覺得眼前的生活讓你悶悶不樂的時候,代表你該重新認識自己了,因為你對自己還不夠瞭解,還不懂如何「 衡量自己的人生 」,把自己錯置不適合的環境,當然會覺得不快樂。 詳見: Dare to think who I am 2.Calling:比熱情更深的「使命感」 我們多半以為人的最大動力是「熱情」,但我們仔細觀察發現,有一種更強大的動力,能讓人不斷前進,那多半是一種「使命感」。什麼是使命感?就是那些 會害你吃飯不專心、洗澡會不斷思考、夜深人靜的時候你會聽到,不斷呼召的聲音。當然,很多人聽到的是「Money」的聲音,但為數不少的人,在單純的獲利 生涯中感受不到快樂,那代表你有義務為自己找到你的「使命」了。 3.勇敢,冷靜的 勇敢不只是一時的衝動,更是一種長期的審慎思考。如果眼前有A跟B兩個選項,A代表的是未知,可是你躍躍欲試,B代表的是熟悉,可是讓你悶悶不樂, 那是時候你得去想想,每個選擇背後的代價是什麼。情況往往是,當你拿出一張紙,仔細寫下各種可能的狀況的時候,答案在你心中已經悄悄生成了。 二、跳離舒適圈吧!Think Big but Start Small 4.先別急著從「我有一個idea」開始,你得先See the full Story 仔細回顧一樣身在勇氣區裡的諸多人物,很多人一跳進去就折回老家,有人卻在當中努力前進,路途順暢得多。差異是什麼?我們發現從一個沒有根據過 「idea」開始的人,多半跌得很慘,但如果是先看看這世界發生了什麼事,去理解問題之...

[轉貼] 為什麼不能有點效率?大老闆不知道的事

http://shukaiyang.myweb.hinet.net/articles/inefficiency.htm 為什麼不能有點效率?大老闆不知道的事 說到「管理」、幾乎每個人都講得一口好理論,說來說去不外乎「用人唯才」、「賞罰分明」、「開放思維」...看似「共識」、「常識」一般的道理,新鮮人真 的進了公司一看卻又經常不是這麼回事,「用人唯親」、「河蟹文化」、「一言堂」似乎才是普遍的實況,為什麼 現實會是這個樣子呢?難道公司都不想賺錢了嗎?或是老闆和主管們連這些常識都沒有呢?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 寒,其實會有這樣的惡文化一點都不稀奇,說穿了都是「人性」罷了,事實上用人唯才和大部分主管的立場是不合 的,再加上華人特有的「河蟹文化」的包庇 下,讓企業病入膏肓了,尤其科技業的研發部門更是嚴重。 主管的立場: 有兵才有官 通常社會新鮮人都很難理解、在一間公司裡面,老闆、主管、基層員工三者的立場經常是截然不同、甚至是敵對的,基層員工的立場很容易理解,沒志氣一點的不過 是希望錢多事少離家近,有志氣一點的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被賞識、生官發財,而老闆的立場無非是希望花的錢 (成本)越少越好,賺的錢(營收)越多越好,能摳掉的錢就盡量地摳,公司運作的效率越高越好,關鍵是夾在員 工和老闆之間的主管,公司效率越高對他們越不利。 在開始解說主管的心理之前,請容我用另外一個比較好理解的例子來說明,這個例子和本文看似無關,但說明到 後來你會驚覺事情的原理竟然是如此的類似: 台灣的軍隊有七成是陸軍,因為老蔣當年敗退來台的時候還做著反攻大陸...

[轉貼] 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

圖片
http://mhperng.blogspot.tw/2011/04/literature-survey_18.html 2011年4月19日星期二 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 清大  彭明輝 前言 學 術研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追求的是「把既有知識的邊界往前推」;而它最忌諱的是「閉門造車」。因此,學術文獻回顧(literature survey)與分析是學術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把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工作做得完整、徹底,自然會培養出從事學術研究的各種基本能力。 不 僅如此,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能力也正是台灣產業界最欠缺而又最有用的能力之一。台灣產業界所需要的技術絕大多數都是國外學術文獻上的既有技術,一個人如 果擅長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最有效率的文獻回顧與分析,那麼它在產業界也可以表現得很出色:給他任何一個題目,他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從學術文獻上找到足夠的方 法、技術和點子來解決他手上的問題。 因此,從我過去與台灣產業界的互動過程中,我確信的結論是:軟硬體實做的能力( implementation skills )和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能力是一個碩士畢業生能在產業界有出色表現的兩大能力。只不過,台灣的產業界過去只注重軟硬體實做的能力( hardware 、 firmware 、 software ),因而產品附加價值的提升空間有限。未來,台灣產業若想要進一步提高其附加價值,就必須要有能力從學術文獻的回顧與分析中迅速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而不再是只倚靠軟硬體的蠻力)。 壹、從學位論文的要求看學術文獻回顧的重要性 我對碩士論文的期待是: ( 1 ) 論文的主要內容,是敘述一套 方法 在一個特定 場合 中的應用。 ( 2 ) 這套方法必須要有所 創新或突破 ,並因而 對學術界或工業界有所貢獻 。因此,它或者是解決既有問題的 新方法 ,或者是既有方法的 新應用 ,或者是以一個新的方法開啟一整片新的應用領域。 ( 3 ) 在論文中,你必須要有能力 提出足夠的證據 來讓讀者信服說:針對這個應用場合,你所提出來的方法確實有比文獻中一切既有方法更優越之處。 ( 4 ) 此外,你必須要能清楚指出這個方法在應用上的限制,並且提出充分證據來說服讀者:任何應用場合,只要能夠滿足你所提出來的 假設(前提)條件 ,...